春曉    4P     2003

  

  李白"春曉"一詩,大家耳熟能詳.

 

 春眠不覺曉  處處聞啼鳥 ; 夜來風雨聲  花落知多少?

 

      一首大家耳熟能詳的詩,聽久了就沒味了!何況還有改寫版的"處處蚊子咬 ; 夜來巴掌聲  蚊子死多少?".......,無形中降低了詩格,使得大家對這詩一聽就覺得荒唐了起來.其實,這詩無比的美,是我們把它糟蹋了!.

 

        2003一系列春的作品,7,都是小幅的作品,其中第一幅"春曉"就是要用另一個角度來還原這詩的意境,別糟蹋了李白的心血.畫中的故事是這樣子的......

 

     2003113,我得知晚間將有鋒面過境台灣,於是立刻替唸小學的女兒請假來訪東勢林場.為的就是要捕捉這詩的意境.先前我屢次起大早到陽明山尋這詩境,總覺得不對味,只尋得"陽明春曉"的笛韻.究其原因,是在沒有於陽明山樹林中過夜,缺了"春眠不覺曉""夜來風雨聲"的味.於是這趟春曉之旅,就成了我另一期盼.記得當天並非假日,整個林場空蕩蕩沒遊客,此時梅花盛開,山櫻花已綻放少許,我與女兒租了間小木屋在林中過夜.林場夜晚寧靜,春寒料峭,明月出現在沒了葉的油桐樹林間,說多美就有多美.我女兒愛狗成痴,到處找野狗玩,那管得了風景優美與否.那晚深夜,鋒面果然來臨,輕雷中,又是風又是雨.奇怪咧!那晚,我睡得特別熟.

 

      第二天我起了個大早畫這張畫,沒有什麼陽光,當時好冷好冷.女兒賴床不起,我在滿地落花之下畫這張春曉,而綠繡眼與山紅頭不時吵鬧穿梭花叢間.

  

     "吵死啦!"我女兒向我抱怨鳥叫聲的吵雜.我問她:"妳覺得這一刻像不像一首詩呢?"

  "像一首詩?那一首?"

  "春眠不覺曉  處處聞啼鳥  ; 夜來風雨聲...."

  "!花落知多少!!!"她懶洋洋地說著,然後又睡了!